Search

昨天看完《沙丘》試映會,今天就收到了1965年的原著小說,法蘭克·赫伯特的《沙丘》( 大家出版 Co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昨天看完《沙丘》試映會,今天就收到了1965年的原著小說,法蘭克·赫伯特的《沙丘》(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),打開書第一頁寫著:「本書獻給辛勞不囿於紙上談兵,而擴及實體物質之人—獻給旱地生態學家,不論他身在何處,於何時工作。」

如果要用一句話描寫看完《沙丘》的感受,那就是法蘭克·赫伯特所說的「旱地生態學」。

在西方,一直要到18世紀啟蒙時代,社會才開始被當成一個像生態系統一樣的整體,盧梭可能是第一個把社會給概念化的人。但是在伊斯蘭世界,阿拉伯思想家伊本·赫勒敦(Ibn Khaldun)早在14世紀就發現了「社會的歷史法則」:沙漠中的遊牧民族佔領都市文明後,逐漸遺忘上個世代在沙漠中的生活智慧、群體凝聚力,分離成孤獨的文明人,最終的下場是,被新一代的遊牧民族征服。

在《沙丘》裡,伊本·赫勒敦的歷史法則又重演了:帝國文明與邊疆民族弗雷曼(Fremen)人的鬥爭,而鬥爭的關鍵,就在於誰知曉「旱地生態學」。我只服侍一個神,它的名字叫Shai-Hulud......

據傳之後《沙丘》有機會同步上架HBO Max串流平台,但是這部片一定要進戲院看才能感受到它有多史詩,到底有多史詩呢?大概就像《駭客任務》+《與狼共舞》+《阿凡達》+《異星入境》+漢斯季默,那麼的史詩😆

#沙丘大概可以做三集超級歪電影院👻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SuperY is Superb. 與我聯絡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